close

在對大眾宣導自殺防治觀念時,經常提倡人人都可以是自殺防治守門人,當遇到身邊有想要自殺的親友時,可以透過「一問:『主動關懷與積極聆聽』、二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的步驟,對於有自殺意念或計畫的人可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與協助。  

 

 

幸福捕手Being Happiness Catcher:看聽轉牽走5L」為自殺防治的新觀念,細分守門人在自殺防治的可施力點:

1. 看(Looking):觀察,覺察自殺危險性

觀察身邊的人是否有自殺的徵兆,有自殺意念或計畫的人,可能會有和平常不同的表現,或透漏悲觀、想死的念頭。

 1 文字/語言:口語表達或撰寫文字,傳達負向想法、警告或暗示,如:「活著好像沒有價值」、「只要我離開這個世界你們就滿意了吧」、「要是我消失就好了」。

 2 行為/外觀表現:可能發生持續的表情愁苦、悶悶不樂、作息混亂,不去上班或上課、贈送他人自己心愛的物品、做些平常不太會做的事

3 環境/疾病:生活或環境有重大的改變,如:負債、喪親、親密關係結束、重大創傷、生病等變化。

2. 聽(Listening):仔細聆聽,做關懷的傾聽者

關懷並運用傾聽技巧,態度是想要傾聽、專注、接納的,眼神可看著對方,表情反應自己傾聽的感受,肢體微微前傾、適時點頭。

可以用簡單的「嗯嗯」、「原來如此」、「難怪」回應,讓有自殺意念的人可以多說一點自己的心情。

提供適當的回應與陪伴,不急著給建議、回饋或批評,讓對方有被理解、被聽懂的感受。如:「雖然不知道發生什麼是,但我願意聽你慢慢說」、「我很關心你,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會陪你一起想想怎麼度過」。

3. 轉(Learning):路不轉人轉,學習「心」方法

嘗試幫助有自殺想法的人轉念,幫助他去看件事情整體,即便有負向事件的發生,我們還可以怎麼辦?

可以嘗試使用「還好」、「何不」、「不如」、「沒關係」、「下次」、「大不了」等詞彙來幫助自己轉念。如:雖然發生這件倒楣的事情,「還好」我有健康的身體去應對。

此外,也可協助他思考自己的相對位置,雖然比上不足,但也許比下有餘。如:可思考看看,「你會羨慕誰? 原因是什麼?」;那麼再想想看,「誰會羨慕你? 原因是甚麼呢?

*需要注意的是,轉念前必須先建立良好的關係與傾聽,且不是一味的要他「往正向想、想開一點」,這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被了解、感到被拒絕。

4. 牽(Loving):拉起愛的小手,遷出幸福捕手安全網

連結其他的資源和可以提供支持的人事物,面向可能是提供正向回饋、鼓勵認同的評價性支持、提供交流情緒、分享情緒的情感性支持、提供直接幫忙、包含經濟、人力、時間等的工具性支持、提供忠告、建議、訊息的資訊性支持,及整體協助的支持;連結的資源亦包含身心科醫師與心理師的醫療協助。

5. 走(Living):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協助與陪同有自殺想法的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一起做些轉移注意力或紓壓活動,找尋生命價值與意義,或是陪同連結社會與醫療資源,如:陪著看醫師或心理師、參加職訓等等,都是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

 

求助資源

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1925 

張老師專線:1980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來源: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咕咕愛囉嗦 的頭像
    咕咕愛囉嗦

    咕咕愛囉唆

    咕咕愛囉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