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念:奠禮應莊嚴肅穆,故孝眷不宜在奠禮進行中嚎陶大哭,以致影響奠禮的次序。依「國民禮儀範例」第50條:親友之喪,應臨弔展奠,道遠者得函電致唁奠弔時,應肅穆靜默。故奠禮進行當中不論任何人(包括賓客、葬儀工作人員、樂師等),不可聊天、走動、吸煙,以表示對逝者之尊敬,只有靈前香煙繚繞。
約雇樂團與陣頭只是供行列用,絕不可佔用奠禮進行的時間與妨礙肅穆感,不應有「假哭」或「請人代哭」的現象,更不應要求家屬在地上爬行。
奠禮務必依訃聞內所定時間進行。不可稱「告別式」(日語),亦不可謂家祭(除服之日始日祭)、公祭(先聖先賢,對國家社會有功之人士)。
各項工作人員各就崗位及敦請賓客就位,家屬除兒子與長孫在柩邊法備引爐外,其餘子孫應在奠禮10分鐘前進入會場的最前方席位入座 (準備參加宗教儀式)。
司儀人員宣佈奠禮開始時間、家奠禮進行時間、公奠禮開始時間與禮成發引時間,以便讓親友與工作人員心裡有準備。

轉柩,一般由宗教師(道佛人員)指示引導,並由抬柩人員為之,有三種方式:
1.直接將靈柩移至禮堂靈案內。
2.移植至樓堂靈幃之後面。
3.只由抬柩者輕移動一下象徵移柩。
由兒子與長孫各執與招魂旛恭請靈位與香爐,安靈位於靈堂前中央位置,會場人員應肅立恭迎。
貳、奠禮程序
一、奠禮開始 奏樂(不用樂者略)。
告奠:由長子點香稟告尊親復位後入座。
宗教儀式:由宗教師主持,舉行宗教儀式:
佛教:「說法」(一般唸大悲咒、心經、往生咒或直接唸彌陀經)
道教「講經」或「請神」(召竅)
天主教:「彌撤」
基督教:「證道」
念佛會:「誦經」或「唸經」,道親舉行「默供」。
宗教儀式,最好以不超過20分鐘為宜。
 

二、家奠禮開始 奏樂(不用樂者略)。
三、家族拜奠:
1.子、媳、女拜奠:由長子擔任主奠。
2.內孫拜奠:由長孫擔任主奠。
3.外孫拜奠:由長外孫擔任主奠。
4.內外曾(玄)孫拜奠:由長曾孫擔任主奠。
5.義子(媳)女(孫)拜奠由○○○擔任主奠。
6.護喪失(妻)拜奠。
(二)族親拜奠:由○○○擔任主奠(同宗之兄弟、堂兄弟之內親、同宗堂兄弟之妻小、(屬兄嫂、弟媳、姪、姪孫)等,有一同祭拜由最長者主祭,亦可按輩份而分單位)。
(三)親戚拜奠:親戚拜奠可以按輩份再細分,人數不多時方可合併舉行。
1.子的姑父(母)及其後裔。(父歿此為先) 由○○○主奠
2.子的舅父(母)及其後裔。(母歿此為先) 由○○○主奠
3.子的姨父(母)及其後裔。(母歿此為先) 由○○○主奠
4.七媳婦之娘家親(包括孤子的連襟)。 由○○○主奠
5.女婿(義婿)(女婿個別,不得代理,但客家禮不舉行個別跪拜禮。
6.侄女婿。 由○○○主奠
7.孫媳婦之娘家(包括孫之連襟)。 由○○○主奠
8.內外孫女婿。 由○○○主奠
9.侄孫女婿(義孫女婿)。 由○○○主奠
1○.曾孫輩之親仿前例。 由○○○主奠
11.其他親戚(包括逝者之表兄弟姊妹,及親戚之眷屬等)。 由○○○主奠
三、公奠開始 奏樂(不用樂者略)。(註一)
1.治喪會公奠(無治喪會者免)。
2.報告故人生平事略。由○○○報告(註二)
3.各機關團體公奠。(註三)
4.親戚親友謙詞。(註四)
5.讀唁文(電)。(註五)
6.致感謝詞。(註六)
7.自由拈香。(註七)
四、禮成 奏樂(不用樂者略)。
註一:公奠禮中,如家屬願撙捐喪葬費用,提供慈善團體、教育團體作為教育獎助學金、清寒救濟基金時,應在儀式前由司儀表明。
註二:報告生平事略:由家族或治喪會推聘口齒清楚者擔任,介紹詞扼要生動。以往有部份地區報告生平事略安排在奠禮最後與謝辭一起,極不妥當。
公奠一開始立即報告生平事宜,然後賓客再根據逝者之生平事略在腦中思索奠文之內容。好比各項喜慶類,介紹人先行介紹後再談各界仕紳祝辭一樣。
事略應包括:
1.出生年月日及家世。
2.學經歷並表揚其待人處世之態度。
3.家庭生活及人生觀之特點。
4.死亡原因及時間,表彰子女孝德。
5.遺族之現況,頌其「教子有成」之事實。
6.追念與永懷之忱。
註三:各機關團體者,包括各級政府機關、議會、單位部隊、黨團、學校、社會團體、民間團體、結拜會等,其唱名方式及司儀全部口令如下:
1.「內政部公奠,主奠者許部長水德先生。」|「主奠者,與奠者就位肅立,奏樂,獻花,讀奠文,向遺像行三鞠躬裡,奏樂,禮成,家屬答禮,請復位。」
2.「○○縣議會公奠,主奠者議長○○○先生。」
3.「○○義警中隊公奠:主奠者○○○中隊長。」
4.「○○宗親會公奠,主奠者理事長○○○先生。」
註四:敘述、讚揚逝者生前德行的追悼詞又稱為「誄詞」。通常由逝者之親戚或宗親利用悼詞中簡引。
註五:如果「唁電」想在奠禮會場中,由「司儀」或「代讀者」朗唸時,是面對家屬而唸(非面向遺像),要稱呼家屬為先生等,不可稱敬唁的來賓為先生,蓋此時唸者係以代「敬唁」者的身份為之。
註六:遺族謝詞:通常由家族推一人向來賓申致謝意,以一兩分鍾表達。也可請他人代理遺族致謝詞,而謝詞不必再重覆其他有關生平了。代理人身份是代理喪家,故立場應瞭解。所以不應稱喪家為「○府」、稱遺族為「○先生」。
致謝辭時,遺族要是向來賓當面謝禮時,則所有親友要馬上起立。
註七:來賓拈香,數人一排(視人數多寡及時間是否充裕而定),來賓至拈香桌前向遺像行一鞠躬,拈香三次(每次拈香應用手指將香末高舉以目凝視遺像以表追悼誠敬,如是者三)再向遺像行一鞠躬,按著一行人均面向右邊與男家屬互敬一禮,再整列面向左邊與女家屬互敬一禮,然後立即向兩邊移出自動離開(勿集中向一邊退出,如此會影響後一排來賓前進拈香之秩序)。

 

奠禮注意事項:

*奠禮舉行當天,親友應準時出席,送上奠儀並於簽名簿上題名,領取紙花與手帕,進入靈堂就座(不可喧嘩或抽菸),依奠禮程序而進行出列向遺像行禮。俟「發引」後「辭客」始回。

*期望司儀安排「公奠」的親友,應向「公奠登記處」先行登記,並應聲明有無「奠文」。經由司儀口令:「奠禮開始(奏樂)、獻奠品讀奠文向遺像行三鞠躬禮、奏樂、禮成、家屬答禮、復位」。禮畢後主奠者可趨前與家屬一一表示慰問。

*不舉行公奠儀式的親友,可以數人一排在靈案前舉手拈香致敬,其方式:距離案前一步肅立向遺像行鞠躬禮,按著用右手大姆指與食指將香末捻一小撮,舉齊眉並注視遺像,再將香末滾在拈香爐上,如是者拈香三次,再向遺像行鞠躬禮,才和家屬互相行禮(先向右方男家屬再向左方女家屬),禮畢復位。

*未克參加奠禮之親友,可以提前親赴喪宅行禮並告知家屬。因出國或其他情形而於出殯後始接到訃告者,可向家屬電話說明理由,可於「滿七」(四十九天)前補送「儀金」。

參考資料:彙整網路

https://www.lianhe-life.com/blog/164fa320bb8

https://a0916969434.pixnet.net/blog/post/334365627-%E5%84%80%E7%AF%80%E7%B0%A1%E8%A6%81%E8%AA%AA%E6%98%8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咕咕愛囉嗦 的頭像
    咕咕愛囉嗦

    咕咕愛囉唆

    咕咕愛囉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