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是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資本為了尋找最高的報酬率而在世界各地流竄,導致政府在有關福利體系、環境標準和勞工保障的政策執行受到限制。一些國家試圖通過降低稅率來吸引跨國公司業務,從而超越彼此的稅收。過去40年間,全球工業化國家大幅削減了企業稅。跨國公司則越來越多地將利潤存入海外的避稅天堂,儘管那裡幾乎沒有實際經濟活動發生。
舉例而言,開發中國家為了吸引國際大廠投資設廠而必須競相削減工資水準和福利待遇。目前大陸的縣際競爭已出現逐底競爭的情況。一些縣市為了吸引企業投資,於是在土地價格、勞動力供給、稅收政策、基礎設施和企業服務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各國投資競爭有許多種形式,不只是壓低工資、減弱對勞工保障。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寬廣的逐底競爭現象,試圖確保國家對企業實施的法令規定很薄弱,稅負也低。
此一概念同時也適用在解釋產業競爭。以智慧型手機產業為例,因為業者爭相製造大量的同類產品,導致該類產品變得千篇一律,於是小公司主打廉價硬體,大公司則試圖利用高階機型提振銷量。穿戴式裝置產業亦然,由於業者競爭,已開始出現逐底競爭的情況。
2017年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稅改,將企業稅稅率從35%大幅下調至21%以來,這場競爭愈演愈烈。僅2020年一年,全球就有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國家降低了企業稅稅率。
根據美國智庫稅務基金的數據顯示,1980年全球平均企業稅率約為40%,到2020年已降至約2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祖克曼等人指出,2017年全球跨國公司賺取的利潤中,約40%(超7000億美元)被藏在避稅天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看來,這就像稅收版的巴黎氣候協定,每個國家都認為可以通過減稅來「竊取」其他國家的生意,而這種逐底競爭的唯一受益者就是那些最富有的跨國公司。不過現在,美國將使用自己的稅收立法來防止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天堂國家,並將鼓勵其他主要經濟體也這樣做,曾經的避稅天堂未來或將承壓。
根據拜登的提議,將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目前的21%上調至28%,並將美國企業海外利潤的最低稅率從10.5%提高至21%,以限制美國企業海外避稅,激勵它們在美國國內擴大投資。此舉一出,就有稅務專家、商業團體和共和黨議員擔心,增稅將損害美國的競爭力。而現在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或許可以抵消部分美國加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稅務專家指出,如果沒有全球最低稅率,美國的稅率將再次高於其他一些主要經濟體,而美國的提議可能有助於推動主要經濟體之間就稅收協定進行談判。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14&id=0000429157_5L40TXF569DAG2620ZOU4
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10407/38127290.html
留言列表